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

「婚」享微電影

微電影蹤迹處處,除了廣被用作宣傳產品,近年更成為新婚人士寵兒,找專業拍攝者製作有故事劇情的Pre-wedding微電影,在婚宴上搞「首映」,取代傳統的童年照Power Point式短片。更有本地導演正密鑼緊鼓,策劃拍攝「納米電影」,試圖為微電影帶來新定義和發展。

短片製作人及微電影導演Charles Chau最近憑人氣微電影《Hanging On\留言》爆紅。他說微電影可塑性極高,近兩年被廣泛利用作Pre-wedding短片,製作屬於新人們的回憶故事,迄今已拍攝了近二百部!「一對情侶由相識、拍拖到結婚,背後有很多感人故事,童年照片Slide Show已不再流行,Pre-wedding微電影有故事性,在婚宴上播放,賓客像看電影般,可感受新人的幸福。」

拍攝Pre-wedding微電影過程一絲不苟,Charles要在新人舉行婚宴前九個月至一年前準備,深入了解他們之間的大大小小的故事,然後開始寫劇本。故事怎樣鋪排、到哪兒取景、背景用甚麼配樂等,統統都要計畫好,十足拍長電影般認真。他最難忘為一位本地運動員拍的短片,「那位運動員比賽完後即場向女朋友求婚,拍攝時我特意租回運動場重現難忘一刻,出來效果大受新人和親戚朋友喜愛。」找Charles拍Pre-wedding微電影,五至十分鐘一齣短片,包劇本故事創作、燈光配樂、DVD連封面設計及海報兩張,收費由二萬至三萬元不等。現時他一年約接四十至五十個Jobs,平均一個月拍四至五齣Pre-wedding微電影,對這個新市場,他認為甚具發展潛力,「年輕人普遍易接受新事物,希望自己的婚宴與別不同,這個市場大有可為。」

著名本地導演麥曦茵(Heiward)執導過不少微電影,她認為:「其實微電影並沒有明確標準,對我而言,和有劇情的短片沒分別。時下本地微電影更成了廣告商巧立名目的手法,將產品植入其中,根本就是廣告,用了『微電影』這個名稱來包裝,吸引更多人點擊觀看,達到宣傳之效。」

Heiward執導的微電影《想給妳更好的》和《It's青春》,都是商業味較淡的作品,「我並不希望自己做的事純粹鼓吹消費,最少盡力在商業框架和限制內找尋意義,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,呈現較正面的訊息和價值觀。所有創作,都可以不止淪為商業工具,被賦予正面意義。」Heiward表示只要創作人願意,也可透過微電影創作,為社會現象發聲,早前她就和男子組合PlayTime,為香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策劃了一個關於「兒童遊戲權利」的微電影《為遊戲平反》,又為愛護動物協會拍攝《如果這是文明》,帶出呼籲停止虐待和剝削動物的訊息。Heiward指出,內地微電影近年已發展成一個很廣闊的平台,廣告商出錢找導演拍微電影,不再純為植入廣告,而是由他們自由創作,題材五花八門。

談到新搞作,她透露了一項新計畫:「有一天跟創作團隊談起,微電影『微』的地步,我們已無法衡量,不如乾脆拍『納米電影』吧!我是認真的,團隊已在寫故事和做一些試片,是我公司試玩的一項新實驗,將微電影再縮短成『納米電影』,用三十秒至一分鐘講故事,帶來新氣象。」

澳門政府旅遊局最近為配合推廣「感受澳門‧動容時刻」的宣傳主題,邀請唱作歌手林德信及港姐朱千雪,參演微電影《邂逅‧感動》,由男女主角走遍澳門大街小巷,將當地浪漫迷人一面展示出來。澳門政府旅遊局香港代表蕭倩媚說:「以往旅遊局宣傳手法多以印刷媒體及電視廣告為主,像在報章雜誌、港鐵燈箱賣廣告,或跟業界合辦活動,但全部均屬單一方向式宣傳,內容較規範和硬銷;近年新媒體平台興起,如facebook、微博和微電影等,都是一些可跟大眾互動的平台和渠道。微電影比廣告時間長,但比一齣電影為短,容易令人接受,而且製作成本相對電視廣告低,內容也更多元化、更具效益。」

《邂逅‧感動》共分成三集,製造追看性,並特別安排兩個不同結局,由觀眾投選,又鼓勵他們寫下感想,「說得最好的,可贏得來回港澳雙人船票一套,結果短時間內吸引近千人參與,一傳十、十傳百,這樣的宣傳效果比印刷媒體更好。」蕭倩媚說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