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

清貧+考試挫折+低微工作 港青大逆境圓設計夢

一試定生死,這句話年輕設計師羅曉騰(Ken)並不相信。家境並不富裕,會考和高考只是僅僅及格,得不到進入大學的入場券,金融風暴後以6500元找到冒險樂園的工作,工作了一年多,他看着帶着各自的問題、天天來樂園尋找快樂的人,問自己的未來是否只能如此?

這時候他想起那沉寂已久的夢想——當一個設計師,相信只有憑設計的創意,才能改變自己的未來。十多年後,他憑着不屈的意志,成功達到了從前遙不可及的夢想,不但成為了設計師,也建立了自己的公司,成績備受肯定,更在最近的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中,成為得獎最多的贏家。

Ken從小就喜歡設計和畫畫。「但我其實畫得不太好,如果說想做一個畫家,距離好像有點遠。」最喜歡的卡通是《奇天烈百科全書》和《叮噹》。「無論是波仔還是叮噹,都要『設計』或『發明』一些法寶去解決疑難。讓我認識到,原來這就是『設計』。」於是他立志要成為一個設計師,在小學三年級,更拿到人生中第一個設計獎項──心意卡設計比賽冠軍。小朋友多把方形的紙對摺繪畫,惟有他把紙張對摺兩下,剪出心形,打開就成為一朵花。「或許因為我並不是以畫畫先行的一個設計師,因此常從其他方面着手設計,概念性也比較強。」

然而他家境一直不佳,父親更遇上嚴重交通意外,失去謀生能力,每天家人都為不夠錢而發愁吵架,因此他自小就非常懂事,更在母親外出時負責煮飯給兄妹吃。從小學開始,他就一直名列前茅,最後擊敗三百多名考生,考入名校聖保羅書院。然而入學後,才發現身邊的同學恍如來自另一個世界。「裏面就好似《流星花園》般。我還在聽四大天王,他們已經聽Bon Jovi。」母親也努力提供物質上的支持,希望他不要落後他人。可是慢慢的,他被同儕享樂的氣氛感染,一起到處玩樂,成績也一落千丈,會考和高考成績不佳,中七畢業後無法升讀大學,惟有找工作幫補家計。那時候是2001年,九七金融風暴後經濟環境惡劣,應徵冒險樂園月薪6500元的見習主任,竟然也大排長龍,更有不少大學生加入競爭。已兩個月找不到工作的他,感到山窮水盡,於是出盡渾身解數,「什麼求生本能也使出來了」,結果獲聘用。

無懼惡棍

在冒險樂園做了一年多,遇上的人和事令他成長很多。駐守龍蛇混雜的九龍城區分店時,更遇上不少挑釁,作為管理者的他往往要出面擺平。「打破你的機器、恐嚇等也曾遇過,記得有一次一群人衝進來,只換一個代幣,跑去玩丟彩虹,卻不丟在彩虹上,而是丟在負責的員工身上,說聲不好意思撿回代幣,再丟在他身上。我說,你要丟就丟我,我的工作夠賤,不怕你丟,你最好給我唱幾千塊丟。周旋了一陣,他們覺得我不好玩,沒癮就走了。」

在這種環境中,他更覺得前路暗淡,追求夢想的心更為熱熾。「當時我已看到自己的將來,可能會升至經理,面對的事物和現在沒分別。但設計可以給我另一種可能,就算是孤注一擲,我也要試一試。」他決定重返校園,貸款入讀港大專業附屬學院視覺傳意高級文憑。當時母親還有不少疑慮,「我跟她說,先讀一年,同時在冒險樂園繼續兼職,如果拿不到第一,我就回去繼續工作。」第一年,他如願拿到第一,把兼職辭掉,專注學業,當時家中只靠哥哥的收入支撐,然而家人仍支持Ken逐夢。Ken沒有辜負他們,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之餘,更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頒發「設計學生年獎」金獎。

為了確保家中財政狀況能支持,在學時他已積極自薦謀求出路,最後加入新成立的CoDesign,畢業後繼續在此工作。「我想從基本鍛煉自己,學習他們如何從零建立一所公司。在兩個老闆身上,我學會了對設計應有的執着和態度。」

兩年後,他想嘗試更多不同範疇的設計,遂向陳幼堅的設計公司自薦,成功得到聘用,一做四年,更結識了當時為客戶主任的太太,藉談公事之名邀約,最後成功得到美人芳心,共偕連理,還生了女兒。說到這裏,Ken腼腆一笑,「生小朋友是我第一個志願,是最天然的創作。」

創業困難

這個最大心願達成後,他數算自己人生的夢想,只剩下開公司一項,惟家裏資金一直緊絀,只好暫時打消念頭。後來在朋友介紹下,接到一份高薪的freelance商標及包裝設計工作,賺到20萬元,創業念頭再次點燃。然而當時樓價飆升,家人都勸他把錢用來買樓,掙扎一番,他還是維持最初的選擇。「我告訴他們,我看的不是眼前,而是將來。」於是他毅然辭職,在銅鑼灣一個五十呎板間工作室裏,開設了一人公司Blow Design Company。

對開業期望甚高的他,起初接生意很有原則,但拒絕了很多沉悶工作後,才發現已兩個月沒有收入。岳母的一席話如當頭棒喝,令他明白做生意需要先維持收入的穩定,才能繼續發展。碰巧一份數千元的簡單設計工作找上了他,於是馬上接受了邀約,最後憑這個作品取得上屆環球設計大獎的HK Best。

公司慢慢建立了口碑,第一年已有盈餘,如今雖然規模不大,也開始漸上軌道,國際客戶的數目更有所增長。他聘請了三個設計師,太太亦辭工幫忙打理生意。然而經營的困難不少,他認為最受影響的是業界價錢上的惡性競爭。好像一些投標項目,他常發現有規模的公司以不尋常的低價投得。「其實客戶如何看你的價值,與你開的價錢也有關。如果你覺得這個項目的價值不高,客戶也不會尊重。雖然我起初也以較低價投標,希望可以賺取經驗建立自己的portfolio,但當一間公司有一定規模,提升信譽的同時卻沒有提高價錢,後來者就無法在這一行找到努力的意義。」

常聽到商業設計中客戶和設計師爭持不下的故事,Ken有另一種看法:「我覺得設計師就是一個溝通者,在設計上,我通常都要求自己的概念要非常清晰。」

他指出,商業設計比起文化推廣設計,發揮空間更大。「其實商業設計並非難事,關鍵是你要代入對方角色,從第一天與他聊天,就要跟他說商業和市場的事情,幫他解決面對老闆和生意上的煩惱,就如一個朋友。他自然就會相信你是從他的角度想事情。」

屢獲肯定

在今屆環球設計大獎中,令Ken獲得各方肯定的,是他為友邦洋紙有限公司設計的紙包裝系列。能夠得到獎項,除了創意,也有材料的輔助。當時紙行從歐洲引入一種本身已染了顏色的紙,為了將這種紙介紹給客戶,於是找上Ken作利是封設計。他以花朵為設計概念,將中國式的事物變成摩登圖案,大玩撞色,又用上了特別的印刷技巧,將紙質的可能性盡情發揮。包裝時,他採用連頁畫冊的形式,每一頁都是鏤空的花瓶,當利是封置放於後,花瓶就被花填滿。這套利是封讓他取得平面設計金獎及「HK Best」獎。

在利是封之後,他繼續探索這種紙發揮的空間,發現其在裝裱上尤其出色,一般色紙只在白紙上印色,在摺曲的時候,印上的顏色容易剝落,影響包裝效果,但這種色紙則無此問題。他在色紙印上黑墨,顏色比彩墨印在黑紙上更為鮮艷,更將這種紙用在筒狀包裝中,證明其堅韌度,又用來設計簡潔而時尚的月餅盒。「希望讓喜歡包裝的人感受到,其實紙的威力很大。」

在這系列紙作品中,他也巧妙地將印刷技術和傳統元素結合,例如以七巧板概念設計中國茶盒。喜愛喝茶的Ken發現每個人對茶的喜好都不同,而送禮往往要整罐茶葉買,若對方不喜歡就會造成浪費。在他設計的茶盒中,客戶可自行挑選茶葉的種類和分量,裝入三角形、方形、菱形或梯形的盒中,再將這些盒組合成方形或六角形,方便得體之餘,也能讓送禮者發揮創意。無論得到多少獎,Ken認為都不及是次大獎評審Mark Farrow的說話重要。Mark讚揚他能充分展現物料最好的一面,富有當代性之餘,也帶有自身的傳統元素。Ken笑言,Mark是自己很欣賞的設計師,其簡約風格也是他一直想追求的。「Minimal得來能充分利用僅有的元素,產生很大的效果,有一種很強的感情在裏面。」

在紙包裝外,他另一些作品也得到獎項。例如得到平面設計銀獎的T恤圖案設計,Giordano Pass The Torch And Play It Forward系列。「整個計劃想表達一種薪火相傳的理念,我便想起第一次跟女兒說的三隻小豬這個故事,翻查一下,原來它已有超過一百七十年的歷史。」於是,女兒第一次懂得唱的、有二百年歷史的兒歌《一閃一閃小星星》,及第一次教女兒玩的、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的包剪揼遊戲,都被簡化成三個有趣的符號,放在白色的棉衣上。另一個得到平面設計銅獎的作品是為德國印刷公司設計的年曆。「當初他們指目標客戶為五十歲以上、在內地工作的人,對方更要求以老土、踏實一點為方向。」他認為風格於己不合,於是報了一個高價,打算借此推掉,對方竟然應允,於是硬着頭皮接了。他推想,這群客戶就算不愛前衞,也該對文化事物有興趣,加上該年是龍年,便以龍的相關事物如水龍頭、火龍果、李小龍等融入「龍」字的設計中,變成每個月的封面,展現龍無處不在的生活滲透。

溫馨提示

作為年輕設計師,對於後來者,他有一些溫馨提示。「我覺得在這個年代,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互聯網操控了你的腦袋,我看到許多新進設計師,他們的風格經常在網上可以找到,雖然說不上是抄襲,但這也非很原創的作品。可以在網上看外國人在做什麼,但千萬不要沉迷。」他希望未來香港設計能繼續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,在國際平台得到認同。

然而對於當下的香港設計環境,他也表達了憂慮,「如今香港設計師還沒建立安全感」。他表示,自己讀書的時候,香港設計業依然充滿信心,看着各前輩設計師走過的路,覺得只要努力,未來還是有機會立足。然而近年內地客戶急速增長,成為不少名設計師行的主要客源,就算本地有大型設計項目,也多選擇找外國設計公司做。名氣沒那麼大的設計師,若不到大陸工作,只能接一些本地的、較瑣碎的工作。

「我開始很擔心,問香港到底還需要我嗎?究竟是本地人看不到自己設計的價值,還是外國公司開始主動進軍亞洲?無論如何,我覺得這也是反映香港設計師的努力還不夠,我們建的城牆不如前代人所建的穩固,現在就像身處防空洞一樣,聽着外面的轟炸聲,不知如何是好。」他期望未來香港設計界更團結,凝聚成氣氛,有所建樹,不要輕易讓外國公司搶走工作,也不會隱沒於內地設計業中,繼續以設計見證香港的歷史。